近年大家比較注重健康,在家煮食的風氣愈來愈盛,對食材要求也愈來愈高,上一代的傳統煮食多雞粉,近年健康意識提高,大家偏向使用較天然的調味料,但不加味粉,味道總是欠一份鮮味,其實自己製作天然味粉也非常方便,今次用來做薯蓉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自家製手工食品,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自家製手工食品,. Show all posts
Tuesday, 1 March 2016
Wednesday, 20 January 2016
Wednesday, 18 March 2015
無油氣炸鍋系列:吉列炸蝦配自家製蛋黃醬 (附食譜)
我很喜歡吃用麵包糠炸的吉列菜式,外脆內軟,咬下去,那清脆的聲音,令人胃口大增,油炸太麻煩,初試氣炸,效果不錯,金黃香脆,只是麵包糠裹得不夠漂亮,大小不均,較易掉出來,下次還是買日本的麵包糠,雖然貴,但大小適中,炸得更均勻。
Thursday, 12 March 2015
Wednesday, 4 March 2015
蒸發糕の士多啤梨味 - 超簡易 pancake版(附食譜)
Monday, 23 February 2015
藍帶鬼煮意:物盡其用,附《自家製士多啤梨果醬》食譜
在藍帶的廚房,所有材料都有用處,除了大家在碟子上看到的食材,看不到的也全被用盡,很欣賞法國菜無浪費的做法,雞牛羊豬魚的骨可做高湯和醬汁,雞鴨油、豬膏、羊皮亦可做成各式美味食物,內臟亦可做菜,鴿血可以做汁,剩肉雜菜可以做水晶凍,喝剩的啤酒紅酒汽水,做菜更添層次感,生果快爛掉就最適合做果醬,果醬其實是很易做, 前後約1個小時。
Tuesday, 3 February 2015
Thursday, 29 January 2015
蒲燒鰻魚飯,自家製鰻魚汁 (附食譜)
鰻魚飯! 我好愛吃鰻魚飯,鰻魚汁撈飯是人間美味呢。但鰻魚很貴,特別是在曼谷,前天在批發店看到 380b (hkd 100) 有大大的一條,夠兩人吃了,可惜醬汁很少,吃得不夠過癮,唯有自己做,做法簡單,主角是味醂。蒲燒汁可以大量製造,放雪櫃可儲存3個月,亦可用來燒鯖魚、秋刀魚、穴子、銀雪魚、イワシ(鰯魚)或其他魚類,亦可燒雞或豬,最出名當然是鰻魚啦~
Tuesday, 30 December 2014
自家製黑蒜 - 健康黑寶石
第一次接觸黑蒜,是在嚴浩先生的專欄內,黑蒜是很貴的健康食品,在外國很流行,對三高 - 高血壓,高膽固醇和高血糖很有效。黑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高,味道酸甜,無蒜味,具有抗氧化、抗酸化的功效。黑蒜也有消除疲勞、提高體力、解決便秘、保護肝臟、提高前列腺活性、促進睡眠等多種功能。黑蒜能主動將糖轉化為能量,使糖尿病人擁有普通人一樣的化糖能力,還能抗癌,增加免疫力。
Thursday, 11 December 2014
自家製蒜蓉醬 ﹣ 椰子油版(附做法)
今次用椰子油來做蒜蓉醬,椰子油的煙點非常高,有232℃,所以適合煎炸,中式爆炒,其他未經精製的油的煙點如下:葵花油和亞麻籽油107℃;花生油、粟米油和冷壓橄欖油都是160℃;牛油177℃、豬油182℃、葡萄籽油和杏仁油216℃。
Thursday, 24 July 2014
每週泰美味 - 泰式魚餅伴自家製甜酸醬 (Thod Mun Pla)
外脆內軟,滿口泰式香草的鮮味,配自家製甜酸醬,加點清爽的小青瓜,鹹甜酸辣的最高享受,令人回味無窮。魚餅的主要材料是紅咖哩,買了紅咖哩,又不想煮雞牛那麼普通,就來試試魚餅吧! 做 Party Food 一樣 good, 一人一口,很方便! 甜酸醬做法非常簡單,用來沾各式炸物均好吃! 不想炸,用煎的方法一樣得!
Tuesday, 22 July 2014
自家製4式芝士薄餅 (附食譜)
Wednesday, 2 April 2014
自家製梅酒 (附原味及黑糖味浸法)
自家製梅酒,簡單易做,好玩又過癮,最緊要好味道,做定功課,見到青梅便可即買即做了!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清明過後,青梅上市,又到浸梅酒的時候,
今次挑戰黑糖梅酒,雖然沒有日本梅賣,不過也想用日本人的浸法,他們用的酒不是清酒,是一種叫
White liqueur (ホワイトリカー),無色無味30﹪以上酒精度的燒酒,不過找遍各大日式超市也沒有,最後放棄,改用15﹪酒精度的清酒,味道可能會淡一點,不過清清地可能更合胃口,
單晶冰糖比黃冰糖好,因為是單純的甜味,不會蓋過梅味。你今年浸了梅酒沒有?趁還有青梅賣,快快動手吧!
材料:
青梅 2磅(約900g)
單晶冰糖 300g (如浸原味用500g)
日本黑糖 200g
清酒 1.8L
3L用密封玻璃容器
用白雪的上撰,酒精度有15%-16%
日本黑糖
製法:
1) 洗乾淨玻璃容器, 以廚房紙徹底抹乾後,再用沾了少量清酒的廚房紙,內外抹擦玻璃容器,以作消毒殺菌
2) 青梅逐隻洗淨,
以牙籤把青梅的苪除去,再在青梅上刺4﹣5個小孔〔如果太硬,可以清水浸1小時才開工〕
(但發覺原來用冰錐是又快又方便,不用10分鐘完工)
3) 洗淨遂粒抹乾,再風乾一會(我用風扇吹了15分鐘)
4) 把冰糖及青梅相間地放入玻璃容器,最後倒入黑糖,再慢慢注入清酒,緊緊蓋好蓋,放到陰涼位置儲存
5) 原味的話,直接注入清酒,緊緊蓋好蓋,放到陰涼位置儲存
6) 半年後可以飲用,不過浸足一年會更好喝
小貼士:
1) 一定要用玻璃容器,不能用膠的,因為膠可能會釋放出氣味,影響梅的味道
Tuesday, 11 February 2014
自家製意大利粉之 Semola 實驗 @ KA(附食譜)
之前一直用00粉來做意大利粉,今次試用另一款
Semola 粉,粉末較00粉幼細,煮出來的意粉口感較煙韌,QQ的較有彈性,蛋味卻不及00粉,我和相公較愛 Semola 的QQ口感,我們一直都愛 Al Dente 口感,Semola 就能做出 Al Dente 的質感。Semola 粉做出來的意粉較 00粉深色,偏黃,粉當然重要,但我覺得蛋更重要,蛋味香濃的蛋做出來的意粉,感覺特別鮮,特別香,可惜泰蛋質素比較一般。
手工製意粉的份量一般都是1人份100g粉1蛋,但在藍帶學的卻有不同,改天有時間,煮來讓相公嚐嚐,再和大家分享。用的粉也沒有說那個最好,只是口感不同,而人人愛的口感也不同,試到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。今次煮了蘑菇汁再加點黑松露,非常讚,但醬汁做法改天再寫,今次的主角是意粉,用這方法,配任何醬汁均可,煮法和平時一樣。
藍帶課程中原來也有意粉,亦令我學會了更多,麵糰不用休息,也不用晾乾,水煮後更要過冰水河,目的令意粉不要黏在一起,特別是切割大片的意粉,如千層麵,口感也很讚。大廚說如果是即吃,可以不用休息和晾乾,但粉質較黏,所以過冰水河有助意粉在之後的加工(乾炒、煮汁或爐焗)中不會黏在一起。
材料(二人份):
Semola 粉 200g
雞蛋 2隻
橄欖油 2茶匙
鹽 ¼茶匙
製法:
1) 將所有材料倒入攪拌容器,以 flat beater, 用2度攪拌約40秒
2) 換上 dough hook, 用2度攪拌約4﹣5分鐘成糰
3) 以濕毛巾或保鮮紙包好粉糰,淨置30分鐘,這時可製作醬汁
4) 換上壓麵器,粉糰切成4小糰,工作檯和雙手灑上麵粉
5) 小糰壓扁,壓麵器設定為1(KA最厚是1),壓完對摺再壓,前後3次,再多壓1次至平滑, 雙手沾粉,免麵餅黏起
6) 轉2度壓兩次,再轉3、4、5度各壓1次至薄身, 中途灑上麵粉免黏
7) 換上扁意粉切麵器,切成麵條,中途雙手沾粉或灑上麵粉免黏
8)晾曬15-20分鐘
9) 煮大鍋滾水,加入1湯匙鹽,煮2分鐘,瀝乾水,混和醬汁便成
Thursday, 21 November 2013
Wednesday, 20 November 2013
自家製雞高湯(附食譜)
欠了好久的雞湯食譜終於來了(汗!)
煮食很多時會用到雞湯,為求方便,多數會用現成的,偶爾也會用濃湯寶,雞湯粒,因為實在太方便了。當然自家製雞湯最健康,無防腐無添加,做法一點都不難,材料也簡單,但不是時時有時間去餚雞湯,但其實時間也不是大問題,最難攪的是如何儲存雞湯,我會把雞湯雪成冰粒,放到冰箱,可放2-3個月,但冰箱長期爆滿,很難把大量雞湯塞進冰箱,有時被迫放普通格,幾天就壞了,超浪費喔~
Monday, 16 September 2013
自家製泡菜 (附食譜)
泡菜中含有極其重要的酵素與益生菌,對治療和防止三高、皮膚病、癌症、腸胃病都非常重要,腸胃差的朋友更要每天吃呢。嚴浩先生更說每一個家庭都應該自製泡菜,除了韓式泡菜,下次也要試試嚴先生的四川泡菜。每天吃泡菜,身體更好,其實自家製也很容易,大量製造,送禮自吃均好,
Tuesday, 16 July 2013
自家製豆腐花 (附食譜)
這個自家製豆腐花最近在LC界非常流行,簡單、易做、好吃、時短、便宜,是很好的飯後甜品,用來宴客,更有技驚四坐的感覺呢! 材料很簡單,只要豆漿、生粉和食用石膏粉就可以要,飯前花10分鐘去預備,飯後就有自家製健康豆腐花吃了~ 冷熱均可一樣好味!!
製作豆腐花最重要的可說是豆漿,純豆漿最好,網友們試過比較易成形的有「豆腐主義」、「壹品」和維他奶 - 山水鮮豆漿(豆味特濃)。Sharon 就是首先開始LC豆花的先鋒,多謝她的好介紹! 我用的是泰國豆漿,質素麻麻,所以出來的效果較散,香港的選擇較多,亦易買到好的豆漿。
Tuesday, 18 June 2013
自家製「鹽麴」&「醬油麴」
(上圖是發酵成功的醬油麴)
「鹽麴」,日文唸「Shio Kouji」,漢字亦會寫成「鹽糀」,是近來日本非常人氣的調味逸品,含有近100種酵素、天然活菌、維生素B群與胺基酸GABA等養分,吃「鹽麴」就是把健康吃下肚去~ 但「鹽麴」不是新食材,其實是非常傳統的調味料,多用於製作蔬菜和魚的漬物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